6月30日,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區公告,擬分拆所屬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。目前,亞迪半導體創業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。
比亞迪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,主營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、智能控制IC、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、生產及銷售?,F已成為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。2020年,比亞迪半導體完成了A輪、A+輪融資,融資總額達27億元人民幣,估值近百億。
比亞迪股份強調,公司不會因本次分拆而發生變化,比亞迪仍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.3%的股份。
比亞迪半導體招股書顯示,本次發擬募資金額為27億元,主要用于功率半導體和智能控制器件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。
單年營收超14億,主營業務增長率達32.49%
招股書顯示,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,比亞迪半導體分別實現營收13.40億元、10.96億元和14.41億元;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.04億元、8511.49萬元和5863.24萬元。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26.44%、29.81%和 27.87%。
其中,2019 年度營收有所下滑,凈利潤下降 18.07%。比亞迪半導體表示,主要原因是受到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退坡影響,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低迷,汽車相關產品銷售也隨之減少。2020 年度新能源汽車行業回暖,下游需求的回升帶動營業額反超。
比亞迪半導體圍繞車規級半導體,同步推動工業、家電、新能源、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。主營業務可分為功率半導體、智能控制 IC、智能傳感器、光電半導體、制造與服務。2020年,主營業務實現營收14.2億元,增長率達32.49%。
其中,功率半導體業務實現營收4.61億,營收占比為32.41%,是比亞迪半導體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,其次是智能傳感器和光電半導體,分別實現營收3.23億元和3.20億元,營收占比為22.69%、22.46%。
在汽車領域,比亞迪半導體已量產IGBT、 SiC 器件、IPM、MCU等產品,應用在汽車的電機驅動控制系統、整車熱管理系統、車身控制系統等領域。功率半導體已經用在了小康汽車、宇通汽車、福田汽車、瑞凌股份、北京時代等廠商的產品線里。
比亞迪半導體認為,雖然車規級半導體認證周期較長,但是一旦通過認證可擁有五到十年的供貨周期。2018年到2020年,比亞迪半導體的自主生產能力不斷提高,到2020年,功率半導體模塊產能已達220萬個,銷量超110萬個。
在經營模式上,比亞迪半導體的功率半導體業務主要采用 IDM 經營模式;智能控制 IC 和智能傳感器業務目前主要采用 Fabless 經營模式;光電半導體業務覆蓋產品種類較多,自主完成大部分零部件、模組的生產環節。到目前為止,比亞迪半導體是國內少數能夠實現車規級 IGBT 量產裝車的IDM 廠商。
采購方面,比亞迪半導體主要通過比亞迪供應鏈、比亞迪香港分別進行采購。向前五大終端供應商采購項目主要有晶圓、晶粒、DBC板、散熱片底板等。報告期內,臺積電、先進半導體、比亞迪集團一直是比亞迪半導體的前五大供應商。
600 億美元市場規模,汽車半導體迎來廣闊發展前景
汽車行業正朝著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網聯化方向發展,微控制器、功率半導體、存儲、傳感器等芯片作為汽車電子核心,迎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。根據 IHS Markit 數據,預計到 2026 年,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676 億美元。我國作為汽車制造大國,對汽車半導體需求更是旺盛,預計到 2030 年,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159 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 5.40%。
以新能源汽車為例。近幾年,新能源車市場快速增長,滲透率持續提升,汽車智能化配置提升。2020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6.7 萬輛,滲透率提升至 5.40%。2020年,使用比亞迪半導體生產的 SiC 模塊的新能源汽車高端車型上市,帶動其功率半導體業務收入增長 16,356.71 萬元,增幅 54.99%。
圖源:國海證券
目前,全球的車規級MCU市場,基本上被歐洲和日本占據,英飛凌、意法半導體、恩智浦、瑞薩和德州儀器五大廠商占據了全球汽車芯片一半左右的份額。在國產替代的機遇下,比亞迪半導體、杰發科技、芯旺微、賽騰威、航順芯片等具備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深耕MCU領域。
比亞迪半導體在MCU領域擁有十余年的經驗,逐步實現工業級 MCU 芯片到車規級 MCU 芯片的技術延伸。2018年比亞迪半導體推出第一代8位車規級MCU芯片,主要應用于車燈、車內按鍵等汽車電子控制場景;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車規級MCU芯片,應用于電動車窗、電動座椅、雨刮、儀表等汽車電子控制場景。累計出貨量在國內廠商中占據領先地位,批量裝載在比亞迪全系列車型。
圖源:比亞迪官微
在汽車領域,比亞迪半導體已進入小鵬汽車、東風嵐圖、宇通汽車、小康汽車、長安汽車等品牌客戶的供應商體系。其中,商用車領域已進入宇通、南京金龍、中通汽車等主要廠商供應鏈,乘用車領域已分別向長城、北汽等整車廠商送樣測試,已成功拓展匯川技術、藍海華騰等客戶。
從市場地位來看,在IGBT領域,比亞迪半導體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電機驅動控制器用IGBT 模塊全球廠商中排名第二,僅次于英飛凌,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。在 SiC 器件領域,比亞迪半導體是全球首家、國內唯一實現SiC三相全橋模塊在電機驅動控制器中大批量裝車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,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系統和 DC-DC 領域。
募資27億,布局車規級半導體
招股書顯示,比亞迪半導體擬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,總估值約為270億元。
本次擬募資金額為27億元,資金將用于新型功率半導體芯片產業化及升級項目、功率半導體和智能控制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。分別擬投入資金3.12億元、20.74億元、3億元。
新型功率半導體芯片產業化及升級項目將以現有6英寸硅基晶圓制造經驗為依托,在寧波進行 SiC 功率半導體晶圓制造產線建設。預計建設期5 年,第3年末達到月1萬片SiC 晶圓產能,第 5年末達到月2 萬片SiC晶圓產能。功率半導體和智能控制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將在長沙進行8 英寸晶圓產線建設,計劃月產能達 2 萬片。
對于未來業務的規劃,比亞迪半導體表示,將重點布局車規級半導體核心產品,繼續提高IGBT芯片設計能力和封裝技術,積極研發新一代IGBT技術,致力于進一步提高IGBT芯片電流密度,縮小芯片面積,提高功率半導體產品的整體功率密度和可靠性。提高 MCU 芯片的運算處理能力和可靠性,重點布局車規級 MCU 芯片和 BMS 芯片的產品開發及驗證。
招股書披露,比亞迪是比亞迪半導體的控股股東,持有3.25億股股份,占本次發行前股本總額的72.30%。而王傳福合計持有比亞迪股份19.00%的股份,系比亞迪股份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。同時紅杉、先進制造基金、小米產業基金、聯想集團、中芯國際等明星投資機構和企業比亞迪半導體的股東,都是持股比亞迪半導體份額前十的股東。
小結:
從全行業來看,國內企業在半導體芯片領域一直處于追趕的狀態,比亞迪半導體作為國內汽車產業的領頭企業,如果上市成功,將對國產替代的實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,正如比亞迪在提交給深交所的報告中強調的:“打破國產車規級半導體的下游應用瓶頸,助力我國車規級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”。
評論